1、尼氏体指神经元胞体或树突内大的嗜碱性团块和颗粒,又名“嗜染质”。
(相关资料图)
2、旧称嗜色体。
3、轴突及其起始胞体部则无。
4、为尼氏(Nissl,1892)首先发现,故得名。
5、在一些大型运动神经元,尼氏体大而多,色染深蓝或紫色,常给神经元胞体以虎斑外观,又称虎斑小体。
6、亦可依该体的大小、染色深浅等,对神经元进行分类。
7、电镜下可见尼氏体由许多规则的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散在于其间的游离核糖体所组成。
8、光镜下为颗粒状(小神经元)或斑块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嗜碱性物质,散在均匀分布于核周细胞质及树突内,而轴突内缺如。
9、扩展资料:尼氏体的生理功能:尼氏体的功能是合成更新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以及肽类的神经调质,其形状、数量和分布随不同的神经元而异。
10、在代谢功能旺盛的神经元中尼氏体特别丰富。
11、当神经元受到损伤或过度疲劳时,尼氏体可减少、解体甚至消失。
12、在损伤或疲劳恢复过程中,尼氏体又重新出现、增多,并可至正常水平。
13、故尼氏体可作为神经元功能状态的标志。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